E-mail: service@1001718.com
![]()

吉时利2450高精度SMU数字源表
作为泰克旗下吉时利品牌第四代源测量单元(SMU)的代表机型,2450高精度SMU数字源表以“一体化测试解决方案”重塑了电子器件表征的效率与精度标准。其融合6½位
吉时利2450高精度SMU数字源表的详细资料
作为泰克旗下吉时利品牌第四代源测量单元(SMU)的代表机型,2450高精度SMU数字源表以“一体化测试解决方案”重塑了电子器件表征的效率与精度标准。其融合6½位分辨率的精密测量、四象限源/阱功能与智能化操作体系,既适配纳米器件、有机半导体等前沿研发场景,也满足生产测试中的高效筛选需求。与传统分立仪器相比,该设备通过集成电压源、电流源、万用表与电子负载功能,将测试空间占用减少40%以上,同步消除设备间布线带来的误差累积。从工程师实测反馈看,其在弱电测试中展现的几十皮安级噪声控制与毫秒级响应速度,已成为低功耗器件表征的标杆配置。
(一)关键性能参数表
| 参数类别 | 具体指标 | 技术意义 |
| 基本测量精度 | 0.012%(电压/电流) | 确保宽量程下的测量可信度 |
| 分辨率 | 6½位 | 捕捉微伏/纳安级微弱信号变化 |
| 源/测量量程 | 电压:20mV~200V;电流:10nA~1A | 覆盖从纳米器件到功率元件测试需求 |
| 四象限操作 | 源/阱双向功能 | 支持充放电、正向/反向偏置等测试 |
| 采样速率 | 最高10k点/秒 | 实现动态特性快速捕捉 |
| 编程接口 | SCPI命令、TSP脚本、GPIB | 适配手动/自动化测试场景 |
| 数据存储 | 内置大内存缓冲器+USB扩展 | 支持离线数据采集与导出 |
| 操作界面 | 5英寸全彩电容触摸屏 | 图标化菜单,操作步骤减少50% |
(二)核心功能优势
集成化测试架构:将精密电源、万用表、电子负载功能整合于单台设备,避免传统测试中“电源+万用表+切换开关”的复杂配置。如element14工程师在电池充放测试中,仅需2450与外部仿真器即可完成测试,电容测量误差控制在2mAh以内,远优于传统方案的9mAh误差。
低噪声信号处理:通过电路屏蔽优化与增强灵敏度模式,在香蕉引线连接下仍能将背景电流噪声压制在几十皮安级别,解决了传统设备无法精准测量几百纳安以下电流的难题。
双编程体系:兼容传统SCPI命令与吉时利专利TSP脚本技术,后者通过仪器内置处理器直接执行测试逻辑,消除电脑与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时延,在生产测试中可提升效率30%以上。
(一)基础工作机制:闭环反馈控制
2450的核心原理基于高精度闭环反馈系统,实现“源输出-实时监测-动态调整”的一体化流程(见图1逻辑示意):
指令输入:用户通过触摸屏或编程接口设定目标电压/电流值;
信号转换:内置高分辨率DAC将数字指令转换为模拟输出信号,电压源模式下最小输出步进达1mV,电流源模式达1nA;
实时监测:输出端并联的高精度ADC同步采集实际电压/电流值,采样速率最高可达10k点/秒;
反馈调节:若实测值与设定值存在偏差(如负载变化导致电压漂移),控制算法在毫秒级内调整输出,确保偏差控制在0.012%精度范围内。
(二)关键测试技术解析
四象限源/阱技术
设备可在四个象限灵活切换工作模式:
第Ⅰ象限(+V/+I):正向电压源输出,测正向电流(如二极管正向导通测试);
第Ⅱ象限(+V/-I):正向电压施加,吸收反向电流(如LED反向漏电流测试);
第Ⅲ象限(-V/-I):反向电压源输出,测反向电流(如MOSFET击穿测试);
第Ⅳ象限(-V/+I):反向电压施加,吸收正向电流(如电池放电测试)。
这种灵活性使其可覆盖半导体、新能源等多领域测试需求。
微弱信号增强技术
针对纳米器件等微弱信号场景,仪器通过三重机制提升灵敏度:
自动量程切换:根据信号强度匹配最优测量量程,避免量程过大导致的分辨率损失;
数字滤波算法:通过多次采样平均抑制环境噪声,在10nA量程下可将信噪比提升10倍;
温度补偿:内置热敏电阻实时监测环境温度,对ADC测量值进行非线性校准,抵消温漂影响。
同步源-测架构
传统设备的源输出与测量存在微秒级时序延迟,导致动态测试数据失真。2450通过硬件层面的源-测单元集成,实现电压/电流施加与测量的同步触发,在IV特性扫描中可精准捕捉器件在不同偏置下的瞬时响应,如MOSFET亚阈值区的电流变化。
(一)半导体器件表征
在MOSFET阈值电压(Vth)测试中,2450通过1mV步长的栅极电压扫描,配合10nA分辨率的漏极电流测量,精准捕捉亚阈值区的电流突变点。借助内置曲线拟合算法,自动计算Vth值,避免传统人工读数的误差。某实验室实测显示,其测量结果与高精度半导体分析仪的偏差小于0.5%。
(二)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
工程师neuromodulator利用2450完成太阳能电池的I-V曲线扫描与最大功率点(Pmax)追踪:通过设定0~1.5V的电压扫描范围,以10kHz速率采集电流数据,仪器实时计算功率值并定位Pmax。配合光强模拟器,可在3分钟内完成单块电池的效率评估,测试效率较传统设备提升4倍。
(三)LED光电特性分析
在AMOLED像素单元测试中,2450通过“序列测试”模式预设0.1mA~10mA的电流阶梯,自动完成电流施加、电压测量与数据记录。针对100个样本的批量测试,耗时从传统设备的2小时缩短至30分钟,内置统计模块可直接输出亮度均匀性、正向电压标准差等关键指标,满足生产线品控需求。
(四)纳米材料测试
某团队在碳纳米线电阻率测试中,利用2450的20mV低电压量程与10nA电流量程,避免高偏压对纳米结构的损伤。通过自动I-V扫描功能,单次测试时间从传统方法的30分钟压缩至5分钟,效率提升6倍,且测量重复性误差控制在2%以内。
吉时利2450以“高精度、集成化、智能化”的技术特质,重新定义了源测量单元的应用边界。其0.012%的基本精度与微弱信号捕捉能力,满足了纳米器件、低功耗电路等前沿研发的需求;而TSP脚本与KickStart软件的协同,则适配了生产测试的高效诉求。从工程师实测反馈看,该设备不仅简化了测试流程、减少了空间占用,更通过数据准确性的提升降低了研发验证成本。在半导体、新能源、材料科学等领域,2450已成为连接理论仿真与实物测试的关键枢纽,持续推动电子测试技术的迭代升级。
|
||||